在乌镇盛大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各路大咖云集,围绕本届热点议题————人工智能商业化,分别从自身立足点阐述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这些前沿观点的激荡碰撞是科技行业共瞩的盛宴。
今年形势注定不同往年。2017被称作人工智能商业化元年,各类论坛大会成为各家争竞获取曝光的高地,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更是如此。
互联网产业前端的小米、苹果、偏向后端和2C融合发展的腾讯、科大讯飞、百度、京东都参与到这场头脑风暴当中,立足各自的长处和业务点、庖丁解牛,为外界不断释放自身发展部署动向和他们的独到见解。
而AI产业上游的浪潮、思科、IBM等科技巨头代表也到场畅谈人工智能前景。他们的视线往往针对宏大议题,与政策和背后的故事相关性更高。
从IT到DT再到AI时代,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之一,浪潮以长期积累并具备前瞻的行业洞察,在每一个时代变革的节点上提供平台级的软硬件综合实力支持。在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已成为了中国AI领域最大的计算平台供应商,并将继续提供行业内强有力的计算力支撑。
虽然各自出发点、战略部署不尽然相同,但是人工智能进入产业拐点,商用风口期却应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对此,要“同框”竞技的中外科技互联网大佬们抛出来哪些干货?谁才能在这场AI大棋局中领先,我们不妨看看,大佬们在互联网大会上如何“发声”。
1. 李彦宏:网民红利时代终结促成All in AI
“人工智能不可怕”,而“All in AI”的百度也没有避讳自身跨过“无线互联网时代”的这一事实。
这一年里,AI成为整个互联网界最热的词汇和最热的风口,百度搜索“人工智能”,2016年比2015年上升了632%,而人工智能也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语音交互、AI寻人、机场刷脸登机等已不再是新鲜事儿。
李彦宏说下半场游戏属于AI,自身超前于业界提出“All in AI”并笃定前行就是因为看到这样的趋势,他更将AI成为比肩工业革命,提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猜想: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的推力就是AI,从金融到房产、教育、医疗等等,能想到的产业都会因AI而改变。
2. 马化腾:产业转型大趋势让AI成为核心动力
腾讯作为国内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近年一直低调步进走向商业和政府业务,而马化腾在今年互联网大会上的一席话,可谓坐实了腾讯拥趸“互联网+”贴紧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子。
他主要强调了腾讯云技术,未来将着眼赋能各个行业、担当企业责任、开放心态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推动软硬和服务集合一体的智能制造。
3. 苹果CEO库克:让科技富有人性是我们的责任
科技以人为本很多年没有人谈,但在AI商用的风口前,苹果CEO库克却在担心科技没有“人性”。在2017MIT毕业演讲上,库克也是这样表态的。他认为,“科学就像在黑暗中探索一样,人性就像是烛光,才能照亮我们走过的地方和前路的艰险“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库克表示,科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单我们必须为科技注入人性,将我们的价值观注入到技术中,对社会、对家庭做出更好的承诺。
4. 孙丕恕: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智能时代核心驱动
谁也不会想到,在2017年的中国AI市场份额中,浪潮AI解决方案在中国占有率达60%,在BAT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占有率达90%,在科大讯飞、Face++等智能语音、智能图像领域已实现广泛应用。
而作为真正的AI方案“大佬“,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的观点令业界侧目。他表示,在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的过程中,能否实现“计算力指数级增长”并匹配“海量高价值数据应用”,构成了人工智能价值释放的公式,也将成为企业的生死指标。
孙丕恕在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组织的运转核心,是由系统和数据构成的“大脑”,“企业大脑”和“政府大脑”是构建智慧社会的关键领域。没有“大脑”的组织,将成为管理、运营和发展上的“低能儿”。浪潮致力于推动在企业及政府构建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大脑”及“政府大脑”,为企业及政府的转型升级再添新动能,助力智慧社会的建设。
由于信息化构建和现有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许多大型企业已具备智能化应用的基础。就“企业大脑”而言其部署环境已相对成熟,将成为企业引领新商业范式的又一利器。从技术层面来说,浪潮定义“企业大脑”即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人机交互等新IT技术的融合创新,实时、持续处理海量异构数据,实现智能决策辅助和企业业务自动化,以驱动业务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构建起企业智能化开放创新平台。
在孙丕恕看来,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助力政府重塑出满足未来智慧社会发展需求的治理模式。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他科技的融合创新,“政府大脑”将打造出支持政府核心决策的智能神经中枢,联通并协同以各部委为节点的神经元系统,加速创新公共服务内容及方式,助力社会管理及服务水平显著跃升。
经过上面几位科技“大佬“的论述,我们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智慧城市的”智能“轮廓。而谁看得更远,不取决于技术,而在于动能。
5. AI商用要落地,最急需的是计算力
从AI商用化的趋势上看,中国市场正积累下的海量数据资源,转变为高价值数据资产,将为人工智能的深入突破及广泛应用提供丰富的“养料”。
这正如《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 赫拉利谈人工智能观点所言,我们利用计算设备预测天气不是因为它全能输出结果,而是利用赋能感知积累数据后进一步针对变幻莫测的外部世界做出改变。
这正是库克期待的让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所用。而孙丕恕则表示,浪潮正在全力推动智慧计算业务的开展,该项业务被浪潮视为未来最核心的业务之一,浪潮在中国占有率达60%的AI解决方案也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依托于天元数据、大数据创客中心等,浪潮已在医疗、智慧城市、互联网等领域积累的大量可使用的数据,为政府及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计算力及数据支持。
目前与AI相关的运算仅占数据中心1/10左右的负载,但需求已呈现强烈增长趋势。为缩短人工智能的进化过程、匹配更高的应用需求,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在中国将需要有指数级增长的计算力作为核心支撑,而智能终端服务则是随之而来的。
主编君:关乎你我,未来已来
“Focusing on the AI” 大势所趋,在所有人都在讲这件事,并且政府层面将其列为未来方向的时刻,机遇伴随着挑战、竞争考验着眼光,没有人能够勾画出完整覆盖细枝末节的人工智能蓝图。
在大咖的言语间,我们看到的是无限可能、无限活力和无穷尽的期待,因为起点刚刚开始,每个人都拥有了新的发力点和一番作为的潜力。
虽然马云认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也会取代人类的一些工作,但是人类将会进行一些更有效率、更具创意、更有体验的工作。” 但有一点需要确认,人工智能必须为服务人类社会而生,而人类不应被人工智能所“驱使“。
孙丕恕认为,从IT到DT再到AI时代,人工智能拐点已至,并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三个层面催动传统社会及商业运行模式发生裂变。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不断延伸其技术应用广度、拓展技术突破深度和增强技术落地(商业变现)速度,激发各行业、各领域智能化场景构建,加深技术与社会、商业及个体的智能化融合,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革。
科技界讨论一件新鲜事物,处于氛围中总是讲“未来已来”这句话,不过没有哪件事像AI这样与人类整体命运相关,“未来已来”放在此处,代表的潜台词是:要大家做好准备,共同找寻那条属于新时代的正确道路。